协会动态详情

协会动态

脑机接口专题研讨:探前沿、解难题、促应用 驶向未来医疗新蓝海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04-27

4月25日,一场聚焦脑机接口产业的专题研讨会在上海硅巷No.1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协办,会上汇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寻产业前沿趋势与发展路径。

当前,科技企业正携手医院等产学研主体,大力推进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在此背景下,该技术正逐步挣脱理论与实验的束缚,加速向临床应用领域迈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岳琪博士在会上分享了“256通道柔性脑机接口”项目以及“NEO - 博睿康”等实践案例,深入解析了相关技术设备原理及术后临床试验情况。临床反馈表明,患者术后仅接受6天针对性训练,便首次实现100%的脑控状态,且能精准完成大型复杂游戏操作。这一成果无疑为长期受右侧额叶癫痫、上肢瘫痪等医学难题困扰的患者群体,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脑机接口领域核心技术难题及专利保护问题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中欧知识产权促进中心主任方曦指出,脑机接口技术的核心主要围绕信息采集、处理、解码及反馈展开,研发需同时兼顾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设备,而这些也是专利保护的重点方向。从全球专利布局来看,目前呈现出美国主导、中国迅速崛起的态势。我国在政策推动下,将脑机接口纳入“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非侵入式消费级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展望未来,专利与技术将在伦理规范、标准制定及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进一步深度融合。

在产品注册路径方面,长三角医学成果转化中心专家王菁以《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为切入点,指出脑机接口设备均归类为Ⅱ类、Ⅲ类医疗器械。企业在注册过程中,需从非临床与临床两个维度,综合考量生物相容性、磁共振兼容安全性、人因工程等多方面因素。短期内,企业应着重聚焦安全性评估,密切观察设备对人体有无不良影响;长期而言,则需严格验证其实际治疗效果。此外,专家还介绍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这一注册途径,为高精尖设备上市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脑机接口领域搭建了政产学研用的交流平台,更通过实质性的资源对接,有效加速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进程,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上一篇:】 协会举办AI驱动业财智能决策专题培训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