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详情

会员风采

科技赋能,高新技术企业以创新技术引领环保革命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5-09-12

垃圾,实则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而科技宛如神奇的魔法,能让这些资源各归其位。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环保领域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绿色发展已然成为新时代的核心课题。上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正以科技创新引领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变革,让传统观念里的废弃物重焕生机。在这场变革中,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会员单位凭借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为垃圾处理提供了全新方案,让“变废为宝”从口号落地为现实。

上海巷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微生物降解液化及捕碳技术

在“2025明日城市·上海”大会展厅内,上海巷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前热闹非凡。泰国智慧宜居城市研究院主席维查特・丹提瓦尼奇参观后由衷感慨:“垃圾管理是每个大国、大城市的大难题。在环保议题上,中国针对亚洲场景设计的技术比欧美更适配。”此言道出了众多国际代表的心声,也彰显了中国环保科技的国际竞争力。

巷西环境凭借自主研发的“微生物降解液化及捕碳技术”,荣获大会杰出中小企业大奖。这项被上海科技成果评价研究院评定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诠释了新时代环保治理哲学——将自然智慧与人工科技完美融合。它基于仿生学原理,模仿动物胃部消化过程,通过对本土微生物进行菌株分离、筛选、驯化及复配组合,大幅提升了功能微生物菌剂的降解效率,能把餐厨垃圾从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最终化为水和二氧化碳。这种以自然之道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展现了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好可能。

该技术的高效处理能力令人惊叹:餐厨垃圾仅需6-10小时就能降解成液态水,达到纳管排放标准或直接作为液态肥利用,固形物减量率超95%。它耐高盐高油,菌剂投加周期长,普适性极佳。更值得一提的是,工艺耦合了微藻固碳技术,利用微藻光合作用吸收降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真正实现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的闭环处理。

目前,这项占地小、能耗低、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的技术,已在浦东机场湿垃圾处置中心等多个场景落地应用,价值不断凸显。这种分布式、模块化的处理模式,或许代表着未来城市垃圾处理的新方向。相较于建设集中的大型处理设施,它更灵活、能就近处理,既降低了运输成本,又减少了环境风险,完美契合智慧城市建设中“无废细胞”的理念。

上海开能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城市垃圾发电技术

上海开能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其研发的前置回转炉排炉生活垃圾焚烧技术,通过工艺优化实现了能源回收最大化。该技术采用独特的两段式处理工艺:垃圾先在前置回转炉床中完成干燥脱水、热解气化和一次部分燃烧,随后在炉排炉和二燃室中进行超过850℃的二次燃烧,确保彻底燃烬。

该技术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燃烧效率上,更在于其完整的资源化利用体系。它将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通过余热锅炉转化为中温中压过热蒸汽用于发电;灰渣经处理后制成建筑材料;烟气经先进处理系统达到欧盟排放标准;渗滤液也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这种“吃干榨净”的模式,标志着环保技术从单纯处理向资源循环利用的转型升级,我国环保产业正从跟跑者向并跑者乃至领跑者转变。

东莞市挚能垃圾发电厂是该技术实际应用效果的生动例证。这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能力达1200吨,年处理垃圾40万吨,年发电量16700万度。这些数字背后,是一种全新的环保经济模式——环保不再是单纯的公益投入,而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绿色产业。这种转变意义深远,为环保项目的商业可持续性提供了保障,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尤其可贵的是,该技术能直接处理未经分类、分拣和干燥脱水的生活垃圾,降低了预处理成本,提高了技术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提供了可行的垃圾处理方案。

上海高新技术企业在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创新实践,充分彰显了科技创新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关键作用。上述两家企业虽技术路径不同,但目标一致: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这也反映了环保产业的多元化和成熟度——不再依赖单一技术路线,而是根据不同场景、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这些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境,还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垃圾不再是城市的负担,而是可再利用的资源,这正是循环经济理念的最佳实践。这些企业的实践充分证明,科技创新能够打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的传统思维,引领我们走向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新路。